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中国建筑装饰的特色(四)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量:

中国建筑木构的梁枋构架往往直接露在外面不加掩盖,这些梁架都会进行装饰,雕梁画栋是对建筑这类装饰的精炼概括。

我国早期建筑有用锦绣织品包裹建筑构件的做法,以达到装饰的作用,这也是后来很多建筑彩画以锦纹做图案的原因所在(安徽黄山呈坎罗东舒祠)

建筑彩画:起作用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可以保护木构件本身。木材怕水,易腐朽、霉变,在木材表面涂饰、油漆,可以减弱风雨、潮湿对木材的侵蚀。其次,木材也怕虫咬。古代的彩画颜料多为矿物质,这些颜料多少都含有一定的毒性,可以减少蚁类对木材的啃噬。最后,油饰彩画可以美化建筑,满足人们对审美的心理需求;早期建筑有用锦绣织品包裹建筑构件的做法,以达到装饰的作用,这也是后来很多建筑彩画以锦纹做图案的原因所在。

木材表面涂饰油漆,可以减弱潮湿对木材的侵蚀(浙江宁波德和堂)

宫殿、庙宇、祠堂、府衙、会馆这类建筑在色彩处理上,柱子、窗棂、门扇为朱红色,屋檐下彩画为蓝绿色,处于阴影之中,冷色、暖色对比,再加上金的使用,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宫殿建筑在色彩处理上,柱子、窗棂、门扇为朱红色,屋檐下彩画为蓝绿色,处于阴影之中,冷色、暖色对比,气象万千

建筑雕刻:雕刻在梁、檩、枋、柱及挂落、雀替等处运用极多,比如把整根梁枋加工成月梁形,即将梁枋两头向下弯曲,使梁枋形如弯月。从力学上讲,向上拱起的木材比平直的木材承受力要大,所以月形梁枋更为坚固,同时,外观上也更轻盈。也有在梁枋两侧面及底面进行雕饰,也有对梁上的短柱进行加工,使其柱头收分,下端做成尖瓣。短柱两旁的托木、上下梁之间的垫木也被施以线脚或雕刻出头。出头梁做成蚂蚱头,枋头做成云头,柱顶套着兽头等等,是常用手法。

梁枋两侧面及底面进行雕饰美化(上海嘉定秋霞圃碧捂轩)

在我国古代建筑传统中,外檐构件的雕刻往往十分精美,尤其是额枋、雀替、撑拱、斗拱、匾等,充分体现高超技艺。额枋安装于外檐柱柱头之间,断面为矩形或近似方形,用于拉结相邻檐柱的枋木,由于处于建筑立面比较醒目的位置,因而历来是雕刻的重点部位,常采用多种雕刻手法并结合彩绘,雕刻题材也非常广泛,从卷草花卉、祥禽瑞兽到戏文故事、历史人物等应。梁柱交接处,檐柱和梁枋相交处的连接构件,撑拱雀替装饰,能起到减少跨度和剪力的作用,防止柱子倾斜。此处是人们注目的焦点,各种题材的雕花雀替争奇斗妍,给建筑添彩不少。

房屋的门常见的有格扇,木料制成,木框内分作格心、裙板及其之间的绦环板。格心部分往往用木棂条组成格网以采光通风,上部的隔心是隔扇中最富于变化和引人入胜的部分(浙江南浔张宅隔扇)

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大殿雕花额枋、垂檐装饰花团锦簇,雕刻和彩绘有九层之多

外檐上各种题材的雕花雀替争奇斗妍(山西榆次常家大院宗祠寝殿梁枋交接处雕刻彩画装饰)

“霞辉染刻栋、础润上雕楹”,柱子本身装饰不多,在其上雕龙琢凤的只有极少数皇家建筑和大型文庙,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大部分建筑,往往只在上面涂以油漆,少数施以彩画,但为了防潮防腐,往往会在木柱下方垫以柱础,这些柱础往往都雕饰精美、形态多样,有简单的线脚式、莲花瓣式和复杂的各种鼓形、兽形,有从单层的雕饰发展到多层的立雕、透雕,造型千变万化。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唐代柱础

陕西三原周宅柱础

浙江宁波庆安会馆清代柱础

(本文转自“话说古建筑”公众号,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