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作为装饰内容,多见于民间建筑,宫殿建筑除了屋脊上的小仙人外几乎很难看到人物装饰。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基本都为佛教人物。各地民间建筑装饰中所用人物则极其丰富多彩,有仙人、菩萨、罗汉,有朝廷文臣武将,有乡村耕男织女,他们多被组织在古典戏曲与民间传说典故中,成为一幅幅有故事情节的启蒙图画。

采自小说、戏曲、神话故事是建筑装饰的常见题材,此为安徽亳州花戏楼檐口木雕三国故事“曹操濮阴战吕布”(安徽亳州花戏楼)
建筑装饰中最为常见的人物类题材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杨家将》、《西厢记》、《白蛇传》等戏剧、小说的人物以及广泛在民间流传的“竹林七贤”、“商山四皓”、“二十四孝”、“牛郎织女”、“韩信点兵”、“四爱图”、“五子登科”、“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等典故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故事题材画面既是乡人对孩童的历史、文化知识启蒙,也常用来暗示主人的做人准则。

重庆湖广会馆齐安公所戏楼木雕刻画了一个鉴战的场面

佛教寺庙建筑裝饰中基本都为佛教人物和宗教故事(江苏镇江江天禅寺)
除了动物、植物、器物和人物之外,几何形纹样也是常见的建筑装饰内容,其中较多的几何纹为回纹和万字纹。回纹由古代铜器装饰纹样简化而来(一种说法是在战国时期的铜器上,有夔纹和龙纹,夔和龙都是神兽,其形态经过简化由粗线条组合而成较规则形象被用作装饰纹样,回纹由夔纹简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回纹由古代雷纹简化而来,雷纹也是古铜器上的一种装饰纹样,像人手拇指的印纹成螺旋形盘卷状,在铜器上常用作图案底纹。)在建筑装饰中往往相互连接,纹路拐来拐去,所以又称为拐子纹。因其纹样相互组合,连绵不绝,回环曲折,在民间多表示“富贵不断头”,寓意“吉利绵长”。万字纹多不单独出现而是由许多万字相互连接成片,万字之间连接靠的是回纹,回纹把万字连成一片,称为“万字不到头”,表示幸运永远。

拐子纹因其纹样的特点,象征“连绵不绝”、“富贵不断”

许多万字相互连接,称为“万字不到头”表示幸运永远

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袭几千年,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建筑装饰中几乎无处不在,“有房必雕,不雕即绘”是普遍现象。杜甫诗云:“山川扶绣户,日月近雕梁”,雕梁画栋是对房屋的整体装饰美化,同时也起着传授知识、文化的作用,做事图个吉利,讨个口彩的习俗,在中国人日常生活里非常普遍,因此在中国的建筑装饰中,精神层面需求的体现,表达非常突出。寓意吉祥,祈祝顺利、和谐、升官、长寿、兴旺、富足的主题,表现在建筑装饰中比例很大,有“有房必雕,不雕即绘”“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普遍现象。
(本文转自“话说古建筑”公众号,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