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综合要闻

贾平凹先生在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24-05-20      浏览量:

非常感谢商洛学院、丹凤县政府组织这次研讨会,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教授评论家能来参加。

商洛是我的故乡,以前商洛学院召开过我作品研讨会,这次再开,我先是谢绝过,觉得自己的作品值得那么研究吗?而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没有写好,总是企图希望自己能有自己满意的作品再说。他们说,这是学院的事情,希望你能配合。但我还是一拖又拖,从去年一直拖到今年,拖到现在,这就是今天这个会。

我是十九岁离开了这里去的西安,在西安上学、工作和写作。在我早年写作的时候,我想把我的故乡告诉给世界,把秦岭告诉给世界,让世界知道有个商洛,商洛在秦岭之中。秦岭是横亘于中国版图的中心,提携长江黄河,统领北方南方,是一座最伟大的山。年轻的时候,自己意气风发,写着商洛写着秦岭,也想着以此出人头地、成名成家。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自己成了作家,天下也都知道了秦岭,知道了秦岭中的商洛。在八九十年代,曾经很多的人读了我的书到秦岭和商洛来旅行观光,我收到过他们给我写的信,说“你骗了我们,秦岭和商洛并不是你写的那么好。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见之人贫穷、保守、愚昧。但是民风确实是淳朴,但更多的是交流的木讷。”我回信说,或许是人人都说家乡好吧,我也是这样。但你来的时间太短,你来多了,待的时间久了,就知道这里受神的庇佑,地杰人灵。在我中年时期,我写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仍是关于秦岭和商洛,但笔下的环境已经不是白云覆盖的青山绿水,笔下的人物也不是在集市上和庙会上熙熙攘攘。社会在发展,世事在变化,我自己也是一脸的沧桑了,是站在西安繁华的城市里观照秦岭和商洛,又站在了秦岭和商洛里来观照整个中国。以此寻找人类感情的共通点,追溯人性复杂性,探究大时代里文学存在的理由,钻研各种文本的完成。那个阶段或这个阶段,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也是处心积虑,自己在努力着、不敢懈怠。个人的命运、商洛的命运、秦岭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在某一点上契合或相交,个人、商洛、秦岭的故事那就是中国的故事。我写了那么多的故事,是有那么多的想法,这些想法最后都成了我的病。我也经受着各种艰难、烦恼、痛苦,常常陷入一种幻觉,好像自己是骑着一头毛驴行走在风雪柳树的灞桥上,是乘着一只小船经过了猿声不断的三峡中。而当我一天天衰老起来,将近七十岁或过了七十岁以后,我仍在写作,但我觉得我能放下许多束缚我的东西了,包括名利与荣辱,谣言与诋毁,自卑与恐惧,误解与委屈。我开始回望我走过的路,反省我写过的作品,重新整理和收拾我的思维。比如,我们常说以文学记录中国,怎么记录?没有了真诚就没有了真实,歌颂和批判都是一种宣传。比如我们总是在抱怨,嫌弃条条框框太多,而古今中外哪个年代的作家不是与万物沉浮?一位哲人讲过,任何规则,要把它这一切都看作是你的住所,是你的家,在你的住所和家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出入。比如,我们常常听说中国当代文学被翻译出去,海外的读者主要的是要从我们的作品里看到今日之中国,看到今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那么,我们的作品仅仅是这种新闻和资料式的作用吗?文学的旗帜、艺术的旗帜在哪里?再比如,我们如何在中外文学流派的源头寻找东西?我们太多的作品都在前人的作品里模仿、选择、重新组合,又怎样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完成原创性的作品?再比如,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才可以说真正读懂了杜甫的诗,读懂了苏轼的词,读懂了八大山人和徐渭的画。他们的一生都绊绊磕磕,颠沛流离,他们的作品里不仅有愤世嫉俗,而更多更多的是意气达适的自由,是精神的翱翔,载道与畅神才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啊。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生死之地,所谓的出家就是出离生死。从某个角度上讲,我的写作是我的另一种出家。我写作了五十年,每一次遭受挫败、陷于困境,就身体或灵魂回到故乡。这一次,也同样,我盼望秦岭和商洛再给我力量,让我前行。我以前说过,“面对生活存机警之心,从事创作有饥饿之感”,这就是说,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一定要敏感、关注、研究,不能脱离。要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去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这样才有作品写。而对于文学的追求,对于笔和纸始终保持亲切,这样才手不生疏,才能这样去写。现在,我再说一句:商人永远缺钱,我永远少一本书。

谢谢。

(根据录音和文稿整理,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