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商洛古建筑——大云寺

发布时间:2023-11-30      浏览量:

大云寺坐落在商洛市城中,始建于唐代(公元690年)。现存大云寺4座大殿基本保持原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商洛存世的唯一一座比较完整的佛教寺院,也是商於古道上唯一一座皇家寺院。

建筑布局

现存大云寺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基本保持原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内有《五戒本生》的壁画,描写佛教"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缘起的五个故事。壁画绘于大云寺大雄宝殿东墙,五组画自右向左,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沿中轴线以次有山门、前殿、中殿和后殿。现为元末明初建筑风格,前殿为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正殿;中殿为大士殿,又称菩萨殿;后殿为法堂,是用以做佛事或存放法器的地方。前殿前后檐下有斗拱22朵,拱眼用砖封堵,并在内外两面单线彩绘佛像壁画共40幅。彩佛盘坐于莲花座上,身罩佛光,神态慈祥,保存十分完好。

历史渊源

大云寺始建于唐代(公元690年)。大云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制颁天下,令两京诸州"所修建的。其目的是利用佛教为其登上帝位大造舆论。在唐高宗永淳二年(683)驾崩后仅三个月,武则天就将太子李显从皇位上赶了下去,独揽了朝政大权。在对朝廷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还做出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给一些著名僧人很高的礼遇,并出钱修寺造像,如著名的龙门奉先寺毗卢遮那佛像就是在武后直接支持下雕凿的。

武则天不遗余力的支持佛教,而佛教徒也知恩图报为其登基出计献策。永昌六年(689),一批僧人伪撰《大云经》上于朝廷,经文中讲:武后要以"女身"做威服天下的帝王。天授六年(690)四月,东魏国寺和尚法明等人利用这个故事,编撰了一部四卷《大云经疏》献给武后。《经疏》中称:"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武则天看后即刻颁布《经疏》于天下,令诸州修建"大云寺",并各藏《大云经疏》一部广为宣传,为改李唐江山为武周天下,登上帝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千余年来,"两京诸州"的"大云寺"均已坍塌焚毁,唯有商州"大云寺"幸存于今,商州大云寺也因潜函着这样一段与武周女皇有关的历史而令世人注目。

据考证,商州大云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占地甚广。寺院前临丹江、后抵金凤山,分南北两处,南部在城内,习称下寺;北部在金凤山麓,习称上寺。武则天之子李显登基后下诏各地拆除所建大云寺,武周时所建四百多座大云寺多数被毁,商州大云寺因地方官员更名为“西岩院”而得以保存。元至正年间大云寺得复其名,并加以修复,后人在修复时发现,大云寺各殿宇的山墙上的每块砖上都刻有“大云寺”三个字,也正是这些刻字的砖成为大云寺不可更名的物证。据地方志记载,大云寺上寺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清顺治年间在其遗址上新建启秀阁,“秀阁书声”为清时“商州十观”之一;下寺历明清而衰,民国时更甚,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波折,得以修缮存世。

2002年大云寺维修竣工后,各殿泥塑及壁画佛像得到最大程度的修缮。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塑像高大雄武,中间所供“男头女身”弥勒菩萨塑像独具特色;大雄宝殿和三大士殿内的《五戒本生》《三教九流》《佛说中道》《家家观音》等壁画、浮雕,刻画入微、惟妙惟肖,反映了盛唐时期佛教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相互吸收融合的现象。禅堂之中,安置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造佛像20余尊,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与石雕艺术的实物资料。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商州大云寺,地处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却独拥深邃幽静。千百年来,任凭世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它始终独处一隅,默默伫立。它见证了历史,也给商於古道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