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文澜阁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量: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成。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政府为收藏《四库全书》而专建的七阁之一。此地原为清康熙行宫。雍正五年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分圣因寺为二,复建行宫。乾隆五十七年拟将圣因寺后之玉兰堂改建为文澜阁,因逼近山根,地势潮湿,不宜藏书,遂将圣因寺旁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之藏经阁改建。书阁室内三层,外观两层。阁前假山园池,池中植巨石,名仙人峰。阁东有御碑亭,阁西为游廊,四周围墙环绕,有垂花门可供出入。光绪七年重修,原址筑阁三层复其旧观,增建二宫门、东西角门、左右边门、待漏房等,并添造假山一座,上有月台、趣亭。阁之东另筑屋三楹,名太乙分青室,四周筑围墙。太乙分青室前有罗汉堂,原为圣因寺建筑,移址于此。一并纳入古建筑保护范围之内。总面积1710平方米。

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