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世界著名建筑系列14——比萨斜塔

发布时间:2024-05-10      浏览量: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

1590年,青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塔顶做了自由落体实验,最终,“两个小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比萨斜塔外墙面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

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8月,由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原设计为垂直建造的钟楼,高为60米左右。但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最新的挖掘表明,斜塔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1178年,当斜塔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斜塔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1231年,工程继续,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斜塔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斜塔的倾斜度,第3层结束时,斜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结果是5°。1838年,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使斜塔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1838年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最终偏离“自然姿势”5米多。比萨斜塔过去数百年来不断向南倾斜,1350年塔顶突出地基只有1.4米,1817年3.8米,到1993年已达5.4米。

由于比萨斜塔不断向南方倾斜,运用地基应力解除法的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始,具体做法为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侧移动。2001年6月,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内。2013年10月30日,斜塔止住了倾斜趋势,塔的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间,减少2.5厘米。 2023年8月,比萨斜塔已扶正46厘米,倾斜度恢复到19世纪初水平。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为罗马式建筑风格。塔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六层外面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斜塔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比萨斜塔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立面呈现着丰富的明暗变化,富有韵律感,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斜塔造型轻盈秀巧,布局严谨合理,各部分比例协调,是罗马风格建筑的典范,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它斜而不倒的优美造型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是闻名世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