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书院文境(一)

发布时间:2025-03-07      浏览量:

中国书院的文化意象,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可以多方位透视和观照的历史意象

中国书院一经创立,就处在了既与官学和私学抗衡,又与寺庙(宗教)对立的位置。它既要同早已确立其优势地位的官学和宗教分享文化霸权,又要同他们争夺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甚至环境资源。为了在文化、教育和社会资源的争夺战中取得胜利,书院就必须像西方社会的商业公司那样,从一些站住脚跟的公司那里吸取经验甚至偷学技术,然后战而胜之。因此,书院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内部的组织管理、礼制和祭祀等的设计方面,从官学、私学和寺庙中吸取了很多东西。如果要给书院勾画一幅拟人化的白描的话,那么,中国书院应该是一个戴着学士帽又披着僧人袈裟、读着四书五经、向着圣贤目标前进的苦行者。

官学示意图。在这个图像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下面几点:书院和官学与私学之间(由学士帽来象征)的密切关系、书院与宗教特别是寺庙的密切关系(由袈裟来象征)、书院与理学(儒学)的密切关系(由四书五经来象征)

首先,书院从官学(即庙学)直接借鉴和引进了许多东西。书院的建筑总体规划、选址与布局,在很多方面是对官学的模仿,比如:书院的泮池、泮桥、泮林、文庙等建筑的设置,就直接模仿周代的学宫(辟雍)和宋以前的官学;教学内容的设定,也大量从官学和私学中吸取营养,比如四书五经,官学、私学和书院都奉为文化经典。

先师孔子行教像。孔子是私学的首创者,亦是儒家学派的精神领袖,几乎每个书院都设有祭祀孔子的场

其次,书院借鉴了佛教寺庙的组织形式和薪资补贴系统。比如:在寺庙中,最高权威和管理者为住持,书院的最高权威和管理者则为山长或洞主;寺庙设藏经楼,书院则设藏书楼;寺庙设大雄宝殿,书院则设文庙或大成殿或先圣殿,有的书院还另设祠堂,比如嵩阳书院除先圣殿外,还有三贤祠、崇儒祠、程朱祠等;寺庙设斋房,书院设斋舍;官学有学田,寺庙率先向官学学习,获得庙田(一般由朝廷拨给和信众捐献),书院再向寺庙和官学学习,也置学田(一般由地方官府或绅士捐助)。据说,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学田最多时达1750亩。学田的设置,对解决书院师资的报酬和校舍的部分维修费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石芸轩书院碑廊

然而,书院作为后起于官学、私学乃至于寺庙的一种新的教育实体形式,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采取过不同的形式,并且一度出现过书院的官学化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它与官学和私学(更不用说寺庙)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书院的真正的特性,把握书院的文化意象,首先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承认书院确实大胆地吸取了官学和私学中的一些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更要承认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快就实现了对官学和私学的历史性的超越。

山东曲阜尼山书院古钟

尼山书院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