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古建筑地基与基础构造

发布时间:2024-07-10      浏览量:

1、古建筑基础的含义

古建筑的基础是指木柱或室内地面以下部分,在明清做法中,多由柱础、磉墩、拦土等构件组成,通常也将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算在基础之内。

台基的构造组成

2、古建筑基础类型

古建筑基础主要有夯筑基础、砌筑基础、桩基础、天然石基础等形式,在现代仿古建筑中,又借鉴现代建筑基础做法,出现了条形基础和筏片基础等形式。

1)夯土基础。利用夯土做基础,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历史悠久。素土夯实是明代以前建筑基础常用做法,早期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基址,殿堂基础深挖,夯土结实,实存夯土总厚度达3.1m且每层夯土厚4~5cm,夯土底部还铺垫了三层鹅卵石用以加固基础。

2)碎砖黏土基础。碎砖黏土基础是对夯土基础做法的改进和提高。在夯土中加入石渣、碎砖、瓦片等,以提高基础的抗压强度。

3)灰土基础。灰土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透水,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面垫层等。

4)天然石基础。 天然石基础是一种特殊的基础形态。古代建筑有些建在山腰,利用山坡布置殿宇,凿岩开山,以辟出屋基,将地下的岩石凿成柱础。利用自然的岩石作为建筑的基座,需要掌握岩石的构成及其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固。

5)条形基础,又称带形基础,即呈带状砌筑的基础,是现代建筑中的常见基础形态。其既可设置于墙下,也可设置于柱下。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经常使用毛石砌筑,现代建筑中多采用砖砌大放脚形式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3、基础的开挖

古建筑基础的开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沟槽开挖,另一种是满堂开挖。

1)沟槽开挖 沿柱下磉墩与拦土两侧一定范围内进行开挖称为“沟槽开挖”,清朝根据基础拦土墙尺寸开挖基槽,称为“刨槽”。压槽宽,墙厚1尺以内的,槽里外宽各0.5尺;墙厚1.5尺以内的,槽里外宽各0.8尺;墙厚2尺以内的,槽里外宽各1尺;其余里外宽各出1.2尺。

压槽宽度示意

2)满堂开挖 古建筑基础采用全部开挖的做法称为“满堂开挖”,又称为“一块玉儿”,常用于重要的宫殿建筑。

开挖基土的深度,要根据地质软硬情况,挖深不超过1丈,最浅4~5尺,并用碎砖瓦或碎石等与土混合,铺筑垫层,其比例为土∶碎砖瓦=3∶1。

4、砌筑基础构造

砌筑基础主要由基础垫层及基础砌体两部分组成。基础垫层多为灰土,可参见灰土基础,基础砌体则包括磉墩和拦土。

1)磉墩 磉墩是支撑柱顶石的独立基础砌体。

按磉墩的连做方式可以分为单磉墩、连二磉墩、连四磉墩。若檐柱径0.5尺,则柱顶石按0.8尺,加金边0.15尺,得磉墩见方尺寸为1.10尺。金柱磉墩按檐柱磉墩再加0.15尺,得1.40尺。

磉墩细部构造

2)拦土 位于磉墩之间的砌体称为拦土。拦土的作用有三:一是使磉墩连成整体,加强基础的整体稳定性;二是作为墙下基础,承受上部墙体荷载;三是作为挡土墙,对室内填土起着围栏作用。

磉墩与拦土构造

磉墩与拦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