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庑殿、歇山建筑木构架构造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量:

庑殿建筑

一、庑殿建筑的形制

庑殿建筑又称四阿顶、四注顶、五脊殿、吴殿。其屋顶为四坡顶,两山做成斜坡面,与前后坡屋面成45°相交,形成四面排水的形式。

庑殿顶建筑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形制最老、等级最高、做法最讲究、单体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我国现存的几个早期庑殿顶木构架建筑包括:

(1)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34m×17.66m);

(2)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辽金,面阔9间,进深5间,53.9m×27.5m);

(3)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辽,面阔9间,进深5间,48.2m×25.13m)。

华严寺大雄宝殿

二、庑殿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庑殿建筑在形式上有单檐与重檐之分,在功能上有门庑、宫殿以及祭祀性建筑之分。形式与功能不同,对平面柱网及木构架的要求也不同。

1.唐宋时期庑殿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在唐宋时期,庑殿建筑多采用殿堂型构架。根据宋《营造法式》的记述,殿堂型构架规定为四种平面模式,分别为分心槽、单槽、双槽、金箱斗底槽,其中后三种柱网平面还可加副阶周匝。分心槽平面多用于门庑建筑,副阶周匝平面多用于重檐建筑。

(1)分心槽 在殿内中部加一列纵向内柱,形成槽缝,将殿内空间等分为前后两部分,其柱网形状如日字形。

分心槽

(2)单槽 自前(或后)檐柱柱列向内推进一间处(跨度为二椽平长)加一排纵向内柱,上承阑额,形成内槽槽缝,与山面檐柱交圈后,将殿内空间分成一宽一窄两个空间单元。其柱网形状也如日字形。

单槽

(3)双槽 自前后檐柱柱列各向内推进一间处(跨度为二椽平长)加二排纵向内柱,上承阑额,形成内槽槽缝,各与山面柱交圈,将殿内空间分成中间(内槽)宽、前后(外槽)窄的三个空间单元。其柱网形状如目字形。

双槽

(4)金箱斗底槽 在宽五间深四间以上的殿内,距正面、山面檐柱柱列各退入一间处分别加纵、横向柱列,形成一圈内柱和其上的内槽槽缝,将殿内空间划分为中心敞厅和四周回廊两大部分,其柱网形状如回字形。

金厢斗底槽

2.明清时期庑殿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明清时期庑殿常见的柱网排列形式有三排无廊中柱式柱网、四排多列柱网、六排多列柱网与减柱造式柱网。

(1)三排无廊中柱式柱网

常用于小型房屋和大门,面阔多三、五间。如图(a)

(2)四排多列柱网

常用于单檐庑殿,面阔多七、九间。如图(c)

(3)六排多列柱网

相当于在四排多列柱网的基础上加周围廊,常用于重檐庑殿,面阔多九、十一间。如图(b)

(4)减柱造式柱网

为了增加室内空间,将室内一部分金柱去掉,加长横梁的跨度,但外围檐柱不变化。如图(d)

柱网布置平面图

三、庑殿建筑木构架

庑殿建筑木构架由两部分组成:正身构架及山面转角构架。正身构架是构成和支承前后坡屋面的主要骨架,其构造与硬山、悬山建筑的正身构架基本相同。山面转角构架是形成庑殿建筑造型特征的主要部分,构造复杂,是设计与施工中考虑的重点。

1)明清时期庑殿建筑正身构架

庑殿建筑横排架

庑殿建筑构架进深多在5架至11架之间,主要有五(七)檩中柱式、七(九)檩前后廊式和多檩横梁组合式等几种。五(七)檩中柱式用于门庑,由中柱将构架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中柱两侧分别采用三步梁或双步梁。七(九)檩前后廊式多用于单檐庑殿建筑,是在五架梁或七架梁的基础上前后加檐廊形成。多檩横梁组合式多用于重檐庑殿建筑,由于房屋进深过大,采用七架梁和前后步梁形成的组合式构架。

在清式建筑中,进深梁最长只能做到七架,若房屋进深再增加则通过前后加步梁来解决,一般房屋进深最大不能超过11架。故宫太和殿为特例,做到了13架。

九檩庑殿建筑正身构架

屋顶荷载由桁木(脊桁、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正心桁)作为承托构件,通过瓜柱(脊瓜柱、金瓜柱、柁墩)将荷载传递到架梁(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桃尖梁)上,并落脚于檐柱和金柱承重。在面阔方向上由枋木(脊枋、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大额枋、小额枋等)连接成整体。

庑殿建筑山面与转角构架


歇山建筑

一、歇山建筑的形制

歇山又称厦两头(宋代非殿阁型歇山,相对于悬山的不厦两头的称呼)、九脊殿(即屋顶有九条脊)、汉殿(汉朝宫殿中喜用的形式)、曹殿(造型绚丽,以北齐曹仲达的优美画风比拟)。

歇山顶建筑

歇山建筑屋面挺拔、四角起翘轻盈,既有庑殿建筑雄浑大度的气势,也有攒尖建筑的俏丽活泼的风格,使用极为广泛,从皇家建筑到寺庙、园林,从大型建筑到小型亭榭,从单檐到重檐,到三滴水(三重檐)均有应用,是古建筑中最为多见、最富有变化情趣和艺术表现力的一种建筑形式。我国现存的几处有名的歇山顶建筑包括:

(1)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

(2)山西省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大殿(唐大和五年,831年);

(3)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钟楼(唐乾宁五年,898年);

(4)天津市蓟州区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

(5)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

(6)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宋仁宗元年,1052年);

(7)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宋崇宁年间,1102年)等。

晋祠圣母殿

二、歇山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1.宋《营造法式》时期歇山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在宋《营造法式》时期,殿堂型歇山称为“九脊殿”,平面同庑殿建筑一样定型为分心槽、单槽、双槽、金箱斗底槽四种。

2.明清时期歇山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在明清时期歇山建筑平面中,开间可以取1、3、5、7、9间,进深可以取1、2、3、4、5间。歇山建筑柱网布置有以下几种情形。

(1)无廊柱网 面阔1~3间,进深多为5架檩,小型殿堂、园林亭榭使用。如图(a)

(2)带前廊柱网 面阔3~5间,进深多为5架檩,小型殿堂使用。如图(b)

(3)前后廊柱网 面阔5~7间,进深7~9架檩,这种柱网布置构架前后对称,中型殿堂使用。如图(c)

(4)周围廊式柱网 面阔5~9间,进深多为7~11架檩。这种柱网布置适应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既可用于单檐,也可用于重檐,多用于皇家建筑与大型寺庙建筑之中。如图(d)

(5)带有中柱的柱网 面阔3~9间,进深多为5~7架檩(多为2间),常用于门庑建筑。如图(e)

明清时期歇山建筑平面柱网布置

山面构架是歇山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重要部分,在歇山山面中有一根特有的构件称为踩步金,它位于山面距离檐檩(正心桁)一步架处,该构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正身上承梁架(如五架梁、三架梁等),外侧凿出椽窝以承山面檐椽椽尾,两端与前后檐金檩搭扣相交。踩步金兼有梁架与檩条双层作用,它功能特殊、地位重要,是形成歇山屋面的最重要的特殊构件。

歇山山面构造

3.前后廊式歇山山面构架处理——踩步金法

(1)顺梁法 顺梁安置方向平行于建筑的面阔方向,它外端搭置在山面檐柱之上,梁头上承接山面檐檩,内一端做榫插在金柱上,在梁背与踩步金轴线相交位置安装交金瓜柱或交金墩,支承踩步金。顺梁法适用于一些体量较大的歇山建筑,因为顺梁断面较大,梁身承载力较强。

前后廊式歇山山面构造——顺梁法

(2)趴梁法 如果将承接踩步金的构件——顺梁的位置提高,则又变为另一种形式,该构件由于位置的提高,它的外端不是落在柱头而是扣在山面檐檩上,另一端由于位置提高到了金枋位置,做燕尾榫与金柱柱头结合。

前后廊式歇山山面构造——趴梁法

(3)清式歇山山面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