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每周推荐

中国古建筑之牌坊建筑(二)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量:

牌坊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门。从古老的“衡门”、唐代的“乌头门”到宋代的“里坊门”,牌坊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标志性建筑。

雏形—唐代的“乌头门”

隋唐以后在大门立柱出头的顶端套上黑色陶罐,作为装饰和防雨水侵蚀用,称“乌头门”。唐初《营缮令》规定:“五品以上……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乌头大门。”后《唐六典》改为“六品以上仍通用乌头大门”。宋代也是“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宋史》)

敦煌壁画中能看到乌头门的踪迹

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详细记载了乌头门的做法,并说:“乌头门其名有三:一曰乌头大门,二曰表揭,三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表揭”就是“阀阅”,那么,何谓“阀阅”呢?这词原意是功绩和经历,这里指世家门第、官僚豪门及门前旌表功绩的柱子。《册府元龟》载:“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说明正门“阀阅”就是乌头门。唐皮日休诗云:“既无阀阅门,常嫌官冕累。”乌头门的门框由两根立柱和上边横置的额组成,额与柱相交处安日月板,柱顶套陶制乌头,清代名“云罐”。这就是冲天柱式无楼牌坊的雏形。

《营造法式》中所绘的“乌头门”,两边柱端的“乌头”很显眼

1383年建的南京明孝陵石坊就是这样的冲天柱式无楼牌坊,只不过日月板变成雕云纹的云板,乌头演变为云纹雕饰的云冠而已。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七十年前就说过:“古老坊门……上榜书坊名,与悬牌旌表等事……牌坊之名,或即缘此而生。其后……枋上饰以飞檐斗拱……故又有牌楼之称。……牌楼之发达,自木造之衡门、乌头门演绎进化。

明孝陵石坊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金明池夺标图》,表现汴梁(今开封市)城外金明池内水戏争标、龙舟竞赛的情景。池内建有殿宇,各院墙上共有乌头门三座,有日月板,横向阑额(清称额枋)增加了一根,共两根。左上角院墙乌头门,取消了日月板,枋上加了悬山式檐楼,成了一间二柱一楼冲天柱式牌坊的原型。左下角独立一牌坊,一间二柱一楼柱不出头,九脊殿即歇山顶檐下有倒拱四朵(清称攒),用戗柱支撑前后,阑额间花板上。

北宋画家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内有衡门出现

乌头门又称棂星门。帝王祭天前要先祭灵星(即天田星,主稼穑)。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外垣,始设灵星门。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始用于孔庙内,表示尊孔如尊天。后人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棂星门用于坛庙、陵墓等地表达尊重崇敬,并沿袭至今。山西荣县金天会十五年(1137)刻的“后土祠庙貌图”碑上,记载的北宋景德三年(1006)的庙貌中,庙前墙上的三座棂星门,与“平江图碑”上的天庆观棂星门相似,是最早的三座并列棂星门的雏形。明洪武十年(1377)南京“社稷坛”的图上,主入口是三座并列棂星门,其他七处均为单座棂星门。遵化清东陵泰陵神道龙凤门、北京社稷坛单座棂星门,就是上述雏形传承演变的结果。

天津文庙棂星门牌坊,仍保持乌头门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