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一般用砖石建造。古人往往将重要建筑筑于台基之上以增加气势,如北京故宫三大殿、天坛祈年殿都有三层石台基。

北京故宫太和门台基石阶,亦称“御路”
这类传统台基多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须弥座形式,有研究者称这种形式是从佛座演变而来的,上下分好几层,中间有束腰,各层刻有如意纹、宝相花、莲瓣等精美图案。

北京故宫保和殿的三层石台基

福建泉州开元寺影壁上有陶瓷镶嵌装饰的麒麟
在每一层台基周围都设有石栏杆,栏杆的拦板、望柱上往往附以云龙、花草、山水之类浮雕装饰,望柱柱头做成各种动物、植物或几何形态,排水口则雕刻成螭头,置孔,装饰性很强却同时具备实用功能。

保和殿后御路原为明代建,清代重新凿刻。其长度和重量为全国之最

北京故宫宁寿门栏杆,望柱下排水口雕刻成螭首,中有孔,供排水
台基借由台阶通向地面,在台阶两旁的栏杆和垂带石上,甚至在台阶步石的面上都有雕刻装饰,其中以皇家殿宇建筑前的石雕“御路”最丰富精彩。

云龙石阶中间为御路

河南嵩山中岳庙宋代御路石雕局部
(本文转自“话说古建筑”公众号,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