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纹,顾名思义,形象源于现实中的蝙蝠,蝙蝠的“蝠”因与“福”同音,成为了福的象征,并形成了多种组合图案。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名为“五福捧寿”;蝙蝠与铜钱组合,名为“福在眼前”;蝙蝠结合山石海浪,名为“福山寿海;蝙蝠口衔盘长,伴以祥云,象征“福运绵长”;蝙蝠衔住两个古钱、寿星、寿桃,谐音意为“福寿双全”;蝙蝠飞向娃娃头顶,意为“福从天降”;蝙蝠与寿桃、灵芝相伴,谐音“福至心灵”。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园林的门窗上镶嵌着蝙蝠、地上铺着蝙蝠、山花浮雕有蝙蝠、家具雕刻着蝙蝠,陈设的古瓷器彩绘上也有蝙蝠。蝙蝠被看成是幸福、长寿、仁德与风雅的象征,并用丰富的移情想象、大胆的变形手法,将它们散布在中式园林的各处。
蝙蝠装饰(昆曲堂担)
除了作为福的象征,蝙蝠图像还衍伸出了其他吉祥的寓意,如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五百岁则色白脑重,集则头垂,故谓之倒折,食之神仙。”晋·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蝙蝠变成了“长生不老”的希望。仙鼠难寻,而“蝙蝠扇”易得。蝙蝠扇就是折扇,传说始创于日本神功皇后之时,她见蝙蝠翅膀开阖始作扇,因为是模仿蝙蝠而发明,故称“蝙蝠”。蝙蝠扇在北宋时传入中国,其制作也愈发精美,多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价格昂贵,只有富人和贵族才用得起。明代永乐皇帝喜欢折扇卷舒方便,上行下效,起源于蝙蝠造型的折扇于是通用天下。折扇携带方便,出怀入袖总相宜,用舍行藏各有时,自此,折扇才完全进入士大夫的艺术世界以及审美视野,并与士大夫的雅趣合流,文人在摺叠扇上挥洒翰墨,寄情言志,扇面艺术成为文人一方艺术天地。同时,蝙蝠扇的形象还物化为园林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有折扇亭、扇面殿、便面窗、折扇形洞窗、折扇铺地图案、折扇型书条石、扇形家具等。
折扇铺地(善行)
蝙蝠图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建筑文化,既成为福寿、仁德、风雅等美好寓意的象征,又物化为园林建筑生活的一部分。